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如慢性肾衰竭、尿*症等)的有效手段,也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措施。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液透析治疗以其安全可靠、简单易操作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中。据统计,在我国约有90%的透析患者使用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血液透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症时有发生。由于并发症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尿*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血液透析治疗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低血压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十分常见的急性并发症,约有20%-4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低血压。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更多,伴或不伴有头晕、恶心等低血压的症状即为低血压。血液透析治疗并发低血压,影响透析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高血压
在透析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患者肾脏负荷过重,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引发水电解质紊乱,导致透析高血压。
心律失常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常会因为高钾血症的快速纠,正引发电解质紊乱,严重者会诱发心律失常的并发症。
肌肉痉挛
当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如果温度较低、使用超滤量过多或超滤速度过快,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循环血量不足,导致患者并发肌肉痉挛。
另外,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还有可能会并发出血凝血、恶心呕吐、头痛等透析失衡综合征的表现,以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都会影响肾病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等风险增加。
为什么透析患者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HF,简称心衰)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相关数据显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约有44%的患者会合并心衰,新入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约1/3存在心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如慢性肾衰竭、尿*症等)患者中,有50%以上的患者死于包括心衰在内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脏病(如慢性肾衰竭、尿*症等)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根据病变可以分为三大类:
心血管病变:比较常见的如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病变:心脏本身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如心肌肥厚、心脏扩张等;
瓣膜病变:瓣膜钙化导致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等。
不论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还是心肌病变,心力衰竭是这些病变的结果。也就是说,控制心力衰竭是终末期肾脏病(如慢性肾衰竭、尿*症等)患者能否提高透析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透析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基础病因素
高血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调节血压的功能降低,血压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又进一步加重了心脏负荷,进而诱发心力衰竭。
糖尿病
糖尿病是十分多见的慢性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引发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血脂异常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会并发高脂血症,加重了动脉硬化的程度,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
透析相关因素
高容量负荷
终末期肾脏病(如慢性肾衰竭、尿*症等)患者,由于残余肾功能低下、透析不充分或水分摄入过多等原因,会导致容量负荷升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内瘘血流量
血液透析正常内瘘血流量为(±)mL/min。内瘘血流量的升高对心功能的影响也越大,内瘘血流量过大时可导致心衰的发生。
透析低血压
据统计,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可导致心脏血流灌注不足而引发心肌损伤,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
感染
感染是诱发心衰最常见的原因,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免疫力较普通人低,因此更容易出现感染。另外,如果出现血管通路护理不当,也会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肾性贫血
随着肾功能的下降,患者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贫血,会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病情进展加速,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另外,贫血也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除上述危险因素外,透析模式差异、透析液电解质、透析液温度、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高凝状态等因素,都是心衰发生的重要因素。
透析治疗如何应对心衰?
控制危险因素
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应维持在/80mmHg以下,透析治疗后如果血压高于/90mmHg,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
控制血糖: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8.0%的范围内。
降血脂:服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应用药物控制血脂。
纠正贫血:及时纠正贫血,保证血红蛋白水平>g/L
低钙:低血钙时通过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及调整透析液钙浓度来提高血钙水平,血钙过高则停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使用低钙透析液低钙透析。
其他:如预防血管钙化、抗凝等。
血透透析治疗及调整
根据干体重,制定需要的超滤量,通过增加单次血液透析的时间或透析频率,来达到理想的超滤量使患者达到目标干体重。
采用个性化的透析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适合于患者的透析治疗方案,如血透期间体重增长过多者,可延长透析时间及增加透析次数;透析过程中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可采用序贯透析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卫华,林紫宁,洪富源.血液透析并发心力衰竭的防治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41(11):-.DOI:10./j.nk102.
[2]闫丽娟.血液透析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13(11):-.DOI:10./j.cnki.gocm..11..
责任编辑:张静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