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十大元帅中毛泽东最亲密的人。生前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极高,称他是一辈子共事的人。他逝世之时,毛泽东十分的悲伤,夜里都睡不着觉,几乎几天都没闭眼,茶饭不思,整个人消瘦了一圈。
在一个寂静的只剩下风声的夜晚,毛泽东又一次的想起了自己的好战友,提笔写下了自己唯一一首悼诗。
他就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
罗荣桓将*一生战功赫赫,对待人民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亲切,他一生从来没有说过谎话。他就是一位奉献自己一生的优秀的共产*员,深受大家的爱戴。
那么为什么毛泽东对他这么喜欢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罗荣桓是一个老实人,一个踏踏实实革命,老老实实对人民好的老实人。而风雨飘摇的中国正需要这种老实人。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这位罗荣桓将*是怎样的一位“老实人”。
一、少年迷茫中前行
在年11月26日,湖南省的一个水乡南湾村,见证着将帅的诞生。从那时,罗荣桓61年的光辉岁月就开始了。
罗荣桓拥有一个普通的童年,在近代的中国巨大的历史变迁下的一个普通的童年,风雨飘摇却又暂时的坚固。
那年,也就是17岁,罗荣桓在在长沙协均中学读书,家里包办,给他娶了一个同村的媳妇,叫颜月娥,后来他们就有了一个女儿,罗玉英。至于为什么说罗荣桓元帅是天下第一老实人呢?从8年后罗荣桓与颜月娥离婚了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在长沙协均中学读书后,接着罗荣桓就在青岛大学上预科。这个时期是罗荣桓的启蒙时期,正是少年热血时,看见了*阀欺凌百姓,贪污腐败,纪律败坏,相互之间勾心斗角,讨好帝国主义的行为,罗荣桓充满了愤怒与失望。
尤其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触动了全国人民,也触动了罗荣桓。日本逼迫中国签订21条,*阀迫切想要中国,竟答应了。
日本与*阀,狼狈为奸!
愤怒的罗荣桓参加了一些反对*阀和帝国主义的行动,去抵制日货和反对*阀张敬尧。热血在燃烧,满腔的愤怒也在宣泄,但是剩下的是迷茫,罗荣桓在思考,在向这个世界追问,在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他很迷茫,中国还有未来吗?中国的未来在哪里?
接着到了年,罗荣桓毕业了,回到家乡湖南去参加农民协会,去反抗地主。也得以和分别许久的妻女相见,是欢聚的时刻,也是祖国有难的时刻。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一战后的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侵略步伐,国内*阀混战,农民,工人又饱受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底层百姓是没有一天的好日子过!
国大家小,罗荣桓的步伐不会停留在家乡,他决定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了。这既是为了危难中的中国,也解决自己的迷茫。
第二年的四月,罗荣桓离开了妻女。
到武昌不久,罗荣桓修书一封,寄给妻子,这是一封离婚书。因为罗荣桓投身革命,可能英年早逝,不忍妻子独守空闺,才提出离婚。两人离婚,这不正体现罗荣桓元帅的老实吗?体现元帅的为他人着想?
二、初出茅庐,投身革命老实工作
在中山大学读书,罗荣桓接触到另外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知道了巴黎的公社起义,知道了俄国的十月革命,罗荣桓的思想被打碎,整合,重塑,他信服了马克思主义,有了自己的信仰,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也知道了中国的未来。
那就是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投身中国共产*,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这个少年的气质变了,变得更加深沉。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开始为组织办事,他参加并组织了一系列的农民运动与农民暴动,在鄂南通城、崇阳,因为表现优异,任*代表。
年9月,是命运的相遇。罗荣桓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之后,在文家市和毛泽东第一次的见面。当时*队人心涣散,逃兵很多,毛泽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三湾改编,留下的,都是忠诚于中国共产*的优秀战士,罗荣桓也留下了。接着他们开辟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与建设,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比如爱护士兵,注重*的建设,赢得了罗荣桓的敬佩,罗荣桓大力的配合毛泽东,“老老实实”的指挥和完成毛泽东的各项主张,因此毛泽东经常的表扬他。
两个人互相欣赏与支持,为未来的亲密关系奠定基础。
历史证明,罗荣桓是非常有眼光的一个人,比如在红四*第七次*的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一些建*原则,大多数人激烈反对,罗荣桓发言支持。比如在红四*第八次*的代表大会上,罗荣桓发言要求毛泽东回归岗位。
比如在反对左倾中,罗荣桓支持毛泽东的意见,被撤职。在后来的发展中可以看出,罗荣桓的每个提议都是必要且正确的。
为什么毛泽东特别喜欢和信任罗荣桓呢?因为罗荣桓虽蒙受冤屈,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工作。这是一个老实人,这个老实人有信仰,这个信仰足以支撑他度过冷嘲热讽、撤职离职的困境,这个信仰足以支撑他老实地做一生工作。他的信仰支撑着老实。
图:毛主席为罗荣桓授衔古田会议后,因为罗荣桓的优异表现,毛泽东认为他很可靠老实,担任第二纵队*治委员。罗荣桓也踏踏实实地做出了成绩,不久时间,第二纵队精气神上来了,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之后,组织看出了罗荣桓的老实踏实,从群众中把他调了出来,一步步给他很多的任务与历练机会,让他为革命发光发热。比如后来又担任了红四**委书记兼*委。这些工作使得罗荣桓有了丰富的*治工作经验,和常人难以拥有的胸怀和度量。
三、大展身手,不朽功绩!
年卢沟桥事件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着。那是风雨飘摇的岁月,那是炮火连天的年代。
深受信任的罗荣桓被委以重任,他先后担任*委后方*治部主任,第1*团*治部主任,八路*第师*治部主任,做*治工作。凭借他多年的经验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他很少出现工作失误。
随后他就开始指挥战役,指挥战役不像他熟悉的*治工作一样,需要本身的格局,对战场把控,将领的视野,作战方法的精通,罗荣桓元帅从一开始的迷茫,到迅速适应,到在个个战役下获得胜利,这其中,是日日夜夜的努力,是绞尽脑汁的学习,是不耻下问的精神。月亮见证着,中国的一位伟大的元帅的徐徐升起!
年3月初,局势还是不太清晰,中国共产*的兵力还是少于国民*。罗荣桓率领*队进入山东,山东内部的国民**队人数很多,罗荣桓采用老方法,那就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抗日力量,因为共产*的形象,口碑在老百姓中都好,所以轻松的发动群众,老百姓和罗荣桓的*队一起战斗,同时也巩固了根据地。
罗荣桓用老方法轻松的盘活了山东这盘棋,在樊坝、梁山战斗中,大大打击了日*,取得了成就。老方法很经典,有用就是好方法。山东这一省份在全国中的战略位置是比较重要的,罗荣桓的这一举措直接对全国范围上打击日*起了重大影响。
接下来在年的战役中,罗荣桓又一次展现他的战争智慧。正值日*的大扫荡,把我*围住了。*队上下十分焦虑,而罗荣桓元帅临危不惧,冷静的分析战况,分析敌我优势力量对比,把握住了战局。他决定率领部队去临沂,即日*的占领区。
这个转移时机正好,地点更是出乎意料,因此我*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之后日*的数次大扫荡,都在罗荣桓元帅的带领下挫败了,大大增强我*的战斗力,我*在山东地区站稳了脚。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工作成绩特别满意,经常夸奖他。
在山东地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和*治委员,统一负责山东地区。他推出了许多的*策,获得毛泽东的赞同。
做了多年的*治工作,罗荣桓对于山东队伍思想变化可谓很敏感,*队内有一部分人信仰不足,作风很差,所以罗荣桓他领导了整风运动,以此来加强*内的和思想建设。
伴随着日*深入中国的腹部,中国的抗日形势日渐严峻,日*与国民*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开始疯狂的攻击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就是中国共产*建立的根据地。日*实行大扫荡*策和三光*策,十分的残忍和疯狂。
随后,罗荣桓带领*队打游击战争,提出“敌人打过来,我们就打过去”的“翻边战术”,又是一个建立在敌我实际战局上去的优秀方法,保住了山东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中国共产*保留了力量。
总的来说,罗荣桓善于总结经验,他精通战略战术,指挥果敢,敢打敢拼,不怕流血,同时也小心谨慎,团结人民群众,有着极高的战争指挥水平。
抗日战争结束后,紧随其后的是人民解放战争。这个时候的罗荣桓元帅身体早已不堪重负,高血压,心脏病已经折磨的他日渐憔悴,可是他心中的信仰,那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支撑着他,他一定要打赢和国民*的仗,建立人民的国家。
这个时候,罗荣桓任东北人民自治*第二*治委员,国内有国民*的呼声的,但是他很清醒,看破了国民*的伪装与狼子野心,所以他建议准备战争,和平只是表象而已。
他又继续着高强度的工作,组织东北大兵团,推广自己的*治经验,组建兵团,这些工作的成绩使得东北野战*的实力大增,成为坚实的后盾。
接着,罗荣桓元帅又参加了辽沈战役,毛泽东提出了关门打狗的战略,他一丝不苟的执行,老老实实的指挥*队,他的举动可以说都决定了辽沈战役的成功。
这位老实人元帅在抗日战争和国内的解放战争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出色的战略指挥和优秀的*治工作令人敬佩,其灼热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四、老实的家训
罗荣桓元奉行自己的人生信条“永远做老实人”。不论是无名小卒时候,还是开国元帅不朽功绩建立的时期,他始终不忘初心,永远做老实人。
他的老实,有着极为丰富的含义,第一重就是永远爱护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福利。
第二重含义就是努力工作,奋斗终身,为着革命事业、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第三重含义就是不搞特权,元帅的身份是有光环与许多的特权的,而罗荣桓坚持和人民一样,这种行为真的是非常的难得的。
而这三重标准,罗荣桓元帅也确实做到了,并且也以此为标准要求身边的人,要求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教育妻子要永远做老实人,忠诚于*。他教育儿子要一生为人民服务,不可以搞特权。不仅教育孩子,他还身体力行为孩子做着表率。
罗荣桓不搞特权,也教育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不搞特权。罗荣桓是元帅,他的儿子和女儿本来就因为一些外部环境天生有优越感,所以罗荣桓更应该时时刻刻教育他们,不然子女很容易就会忘本,不能成才。罗荣桓元帅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教育孩子不能靠着父母,不能养尊处优。
这种想法放在今天,都是很难得的,现在有一些干部不仅搞特权,还贪污腐败,捞钱,拼爹,滥用职权,与罗荣桓元帅一比,差的太多了。我们应该像元帅致敬,这是老一辈革命人老实朴素的思想的缩影。
对于自己的孩子,罗荣桓元帅不允许他们上下学做自己的专车,让他们做公交汽车回家,对于女儿罗玉英,分配工作的时候不给特权,让她去农村去做艰苦的劳动。儿子报名义务劳动,罗荣桓很高兴。在病床上,他嘱咐妻子在自己去世后搬家到普通的房子里住。
就连组织上给的特权,能不用的罗荣恒元帅也尽量不要。比如组织规定干部可以在家里放电影,他从来不用。有一次家里人趁着他不在放了电影,他很生气,不准再放了。
元帅工作得十分努力,老老实实得为国为民做贡献。因为工作太过劳累,身体渐渐撑不住了,他经常便血,失眠,睡觉时间越来越少。
可是革命形势太过紧急,在知道应该休息,停下工作的情况下,罗荣桓元帅实在无法放下工作,他的病果然恶化了,他得了肾癌。不得已,他去苏联治疗,但是治疗期间,他也批阅公文,继续工作。
后来罗荣桓又得了高血压和心脏病,疾病缠身的他本应安心修养,可是正值国内解放战争,罗荣桓元帅继续指挥。接着,他又被诊断为尿*症。年,罗荣桓元帅逝世。这样一个一辈子都在燃烧自己的老实人就这样在人们的哭声中安然闭上了双眼。
毛泽东在与罗荣桓十分亲密,因此也对罗荣桓的身体很关心,对他表示自己的关切,让他尽量少工作。
61岁的罗荣桓元帅英年早逝,毛泽东悲痛交加。在中国十大元帅中,毛泽东只参加了两个人的追悼会,一个人是陈毅,另外一个人就是罗荣桓元帅。毛泽东甚至写下了自己唯一一首悼词,叫做《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泽东与罗荣桓是极为亲密的好战友,好朋友,好同事,写下了这样的悼词,“国有疑问可问谁?”,充分体现了罗荣桓的可靠,值得信任。
他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的工作,老老实实的执行人物,这样的一个好同事,谁会不安心呢?谁会不信任呢?毛泽东称其为“一生的好同事”真的是有原因的。
罗荣恒元帅在革命时期辛苦组织*队,在*治工作上有极为突出的表现,老实做事,家风传家。
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和平岁月里,为了人民,他积极参与*治工作。生活上为人随和,待人平等,从来不搞特权,这才是一国元帅的风范!这才是人民的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