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背》食用指南
1
早起后、通勤等碎片化时间浏览栏目
2
5分钟迅速掌握考点
3
睡前半小时记忆*金期进行复盘
每天每科一个考点,一日复一日的知识积累,拿证从此不是梦!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处理(下)3.噪声污染的处理(1)在人口密集区:一般避开晚10时到次日早6时的作业;(2)施工现场超噪声值的声源,采取如下措施降低噪声或转移声源:①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降低噪声。②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降低噪声。③加工成品、半成品的作业,尽量放在工厂车间生产,以转移声源来消除噪声。(3)在施工现场噪声的传播途径上,采取吸声、隔声等的声学处理的方法来降低噪声。(4)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4.固体废物污染的处理
(1)分类存放,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回收再利用,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2)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应采取分类、密封、覆盖,避免泄露、遗漏,并送到专门地方处理。5.光污染的处理(1)对施工现场照明器具的种类、灯光亮度加以控制,不对着居民区照射。(2)电气焊应尽量远离居民区或在工作面设蔽光屏障。施工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的规定(下)三、施工节能的规定(一)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国家鼓励利用无*无害的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禁止损毁耕地烧砖。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黏土砖。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提高用水效率(1)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自来水。(2)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3)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2.非传统水源利用(1)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3)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三)节能与能源利用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四)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建筑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一、施工进度计划的分类1.施工进度计划按编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或专项工程)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四种。二、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1)主管部门的批示文件及建设单位的要求;(2)施工图纸及设计单位对施工的要求;(3)施工企业年度计划对该工程的安排和规定的有关指标;(4)施工组织总设计或大纲对该工程的有关部门规定和安排;(5)资源配备情况,如:施工中需要的劳动力、施工机具和设备、材料、预制构件和加工品的供应能力及来源情况;(6)建设单位可能提供的条件和水电供应情况;(7)施工现场条件和勘察资料;(8)预算文件和国家及地方规范等资料。遵约守法、按图施工、量力而行三、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内容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内容一般应包括:(1)工程建设概况;(2)工程施工情况;(3)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进度计划,单位工程准备工作计划,劳动力需用量计划,主要材料、设备及加工计划,主要施工机械和机具需要量计划,主要施工方案及流水段划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求等。市*
管棚施工技术一、结构组成与适用条件
(二)适用条件(1)软弱地层和特殊困难地段,如极破碎岩体、塌方体、砂土质地层、强膨胀性地层、强流变性地层、裂隙发育岩体、断层破碎带、浅埋大偏压等,并对地层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工程。(2)在下列施工场合应考虑采用管棚进行超前支护:①穿越铁路修建地下工程;②穿越地下和地面结构物修建地下工程;③修建大断面地下工程;④隧道洞口段施工;⑤通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层;⑥特殊地段,如大跨度地铁车站、重要文物保护区、河底、海底的地下工程施工等。二、施工技术要点(1)流程:测放孔位→钻机就位→水平钻孔→压入钢管→注浆(向钢管内或管周围土体)→封口→开挖
(4)钻孔顺序:由高孔位向低孔位,直径比管棚直径大30~40mm。(5)顶管倾角:用测斜仪控制上仰角度。(7)分段注浆:设定压力,稳压5min以上;注浆量达设计80%以上时停止。机电
施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一、施工方案的类型按方案所指导的内容可分为专业工程施工方案和危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两大类。二、施工方案编制内容1.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安排;2.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3.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4.主要施工管理计划等。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对比三、危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和修改1.危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核要求(1)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1)经审核合格的,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2)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审--专业技术人员签字盖章--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总包-总包单位、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2)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专家论证前专项施工方案应当通过施工单位审核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四、施工方案实施1.工程施工前,施工方案的编制人员应向施工作业人员做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2.除分部(分项)、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需进行技术交底外,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即四新技术以及特殊环境、特种作业等也必须向施工作业人员交底。3.交底内容包括:工程的施工程序和顺序、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要领、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公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1.大体积混凝土在选用原材料和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按照降低水化热温升的原则进行:(1)宜选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集料宜采用中砂。宜掺用可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热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外加剂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2)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宜采取改善粗集料级配、提高掺合料和粗集料的含量、降低水胶比等措施,减少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3)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时,可按60d龄期的抗压强度控制。2.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提前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应对混凝土采取温度控制(内部、表面)措施。(1)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75℃,内表温差不大于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2)可分层、分块浇筑;当结构尺寸相对较小或能满足温控要求时,可全断面一次浇筑。(3)分层浇筑时,在上层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下层混凝土的顶面作凿毛处理,且新浇筑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并应采取措施将各层间的浇筑间歇期控制在7d以内。
(4)分块浇筑时,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应平行于结构物的短边,并应在浇筑完成拆模后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分块施工所形成的后浇段,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并应一次浇筑完成。(5)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热期施工时,宜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其入模温度不宜高于28℃。(6)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宜按照“内降外保”的原则,对混凝土内部采取设置冷却水管通循环水冷却,对混凝土外部采取覆盖蓄热或蓄水保温等措施进行。(7)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其浇筑后的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不宜少于21d。在寒冷天气或遇气温骤降天气时浇筑的混凝土,除应对其外部加强覆盖保温外,尚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水利
混凝土浇筑与温度控制(上)一、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包括:(一)浇筑前的准备作业
1.基础面的处理
2.施工缝处理在新混凝土浇筑之前,使表层石子半露,形成有利于层间结合的麻面。对于纵缝表面可不凿毛,但应冲洗干净,以利灌浆。3.模板、钢筋及预埋件安设4.开仓前全面检查仓面准备就绪,风、水、电及照明布置妥当后,才允许开仓浇筑。一经开仓则应连续浇筑,避免因中断而出现冷缝。(二)入仓铺料1.混凝土入仓铺料多用平浇法。2.层间间歇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会出现冷缝,使层间的抗渗、抗剪和抗拉能力明显降低。
3.分块尺寸和铺层厚度受混凝土运输浇筑能力的限制。(1)若分块尺寸和铺层厚度已定,要使层间不出现冷缝,应采取措施增大运输浇筑能力。(2)倘设备能力难以增加,则应考虑改变浇筑方法,将平铺法改变为斜层浇筑或台阶浇筑,以避免出现冷缝。为避免砂浆流失、集料分离,此时宜采用低坍落度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