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奶头乐理论
跟大家谈谈奶头乐理论,“奶头乐理论”被认为是由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来的理论。指的是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伴随着竞争加剧,世界上80%的人口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方法之一就是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照片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多名经济*治界精英的会议,主旨在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依据未来全球经济化过程中的“二八现象”,提出“奶头乐理论”
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贫富差距、阶层分化增加,二八法则将会应验,即:世界上会有20%的人搭乘全球化快车一路驰骋,80%的人会被“边缘化”。这80%的人口与20%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
为了世界和平,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奶头乐”理论,认为可以给80%的被边缘者一个“奶头”,让他们心安理得接受被抛弃的命运,以此避免与20%的精英间的冲突。换句话说,80%的被边缘者安分守己,20%的精英就能高枕无忧,这个过程需要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
布热津斯基认为,有两种娱乐方式能够实现这个想法,一是发泄型娱乐,比如开放色情产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进行无休止的口水战等;二是满足型娱乐,比如众多的肥皂剧、偶像剧、真人秀等大众化视听娱乐……这类娱乐能让生活辛苦的大众不知不觉在“戏奶头”中乐不思蜀,从而增加社会对于不正统通俗文化的宽容度。
当娱乐大量占用人们的时间,让人们丧失思考的能力,这一社会麻醉剂将会带来“马太效应”,沉迷的人继续沉迷,清醒的人保持清醒,人与人的差距,甚至阶层间的差距也就拉大了。“奶头乐理论”不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破坏了人们内心长期以来建立起的崇高信念和监督社会舆论,保持优良传统习惯维系原则,破坏了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
以上是“奶头乐理论”的基本内容。
再来说一说年由美国科学家约翰卡尔宏的老鼠反乌托邦实验。
约翰卡尔宏年7月,四对老鼠被放入了这个能容纳只老鼠的空间里。这些老鼠衣食无忧,没有天敌,没有自然灾害。日子不要太滋润啊!而对老鼠的唯一限制,就是它们不能脱离这个空间。约翰·卡尔宏将这个实验称为:老鼠的乌托邦(MiceUtopiaExperiment)。
他要搞清楚在只有空间的限制下,群体数量不断增高,会对实验对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首先,4对老鼠被放入里面。住着宽敞的大house,有人提供着吃吃喝喝,简直幸福得冒泡!老鼠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强的,在这种福窝里面,老鼠果然很快就开始繁殖壮大。老鼠们的繁殖速度究竟多快呢?
每55天它们就会翻一倍!到了第天时,老鼠们的数量达到了只!达到了最高峰!!但天之后,事情开始有点变化。先是老鼠增长显著下降,变成每天增加一倍。紧接着,老鼠的行为变得混乱不堪:公鼠不再执行传宗接代的任务,而是开始抢夺地盘互相厮杀,战败的公鼠就会失去社会地位,最终只能选择逃避社交;一旦公鼠不能保护家庭,母鼠就要挺身而出参与暴力捍卫权益,以致于母亲无法倾心照顾孩子,甚至将未断奶的小鼠驱逐出门;
而小鼠呢,先是被父亲抛弃,然后被母亲抛弃,最后因为没有爸爸妈妈教育,它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做一只正常的老鼠,最终被社会抛弃。但上一代的攻击、回避等坏行为,则被传递了下去……到了天的时候,它们的社会体系完全崩坏,行为彻底沦丧:幼鼠死亡率高达96%,同类相吃,妈妈吃小孩,公鼠和公鼠互相交配;选择逃避社会的老鼠成了“宅男”,等大家睡觉后才出来活动吃东西,它们不参与任何活动,包括求偶交配;而新一代的老鼠呢,由于没有交配、养育或社会角色的概念,他们将所有的时间用来进食、睡觉和梳理毛发,被称为“美丽的人”。等到最后一只幼崽诞下后,母鼠们便完全停止了生育,老鼠数量下降至灭绝。
这个实验叫做“老鼠乌托邦”。约翰·卡尔宏将这种社会崩溃称为“第二次死亡”。约翰·卡尔宏也将这个老鼠种群的命运视为人类最终命运的隐喻。换句话说,如果哪天人类社会人口密度达到崩溃的地步,人类的社会结构也将会崩溃,可能也会导致整个人类的群体灭亡。也有人说,动物种群和人类社会是不一样,不能划等号,但是,从这个“鼠群”的研究实验里,我们已经能辨认出了人类社会的多种形态。
Calhoun在观察实验中首先,就是人口增速停滞。在我们已知的过去年,世界人口体现了爆炸性增长,但这十几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率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不到0.5%,而中国更惨,年人口出生率为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如果按动物种群的繁衍方式来看,人类早就达到和越过了快速繁殖期,进入了滞涨期。有人不禁要问了,人口下降不是很好吗?当然,生育率下降在某一阶段是有利的,经济学称之为“人口红利”。但如果人口持续下降,必然会造成劳动力供应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高,税收减少等等问题,人口将最终停止增长,老化衰亡。
第二,再来看看“老鼠种群实验”当中最有意思的畸变期。在老鼠实验中,优势雄鼠变得更具侵略性,攻击母鼠和幼鼠,交配行为也受破坏。放在人类也是一样,现在从美国到欧洲到日本,都在声称社会已进入了“性爱降级”“性萧条”时期。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青少年风险行为调查发现,从年到年,有过性交的高中生总体比例从54%掉到了40%。也就是说,不过才一代人之隔,高中生性经历就从大多数人都有过变成了大多数人都没有过。现在20岁出头的人和20年前相比,完全没有性生活的比例高了1.5倍。15%的受访者表示自成年以来,一直没有性行为。日本*府年9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18岁到34岁的未婚者中,有超过40%的人没有任何性经验,高达70%的受访男并未在谈任何形式的恋爱,有45%女性和逾25%男性表示“无兴趣甚至鄙视性接触”。
——妥妥是“交配行为受到破坏”。
第三,就是美丽鼠的出现。“乌托邦”里还有一群喜欢梳理毛发的“美丽的人”。在现实中是这样的:一项调查显示,韩国10%的男性都使用化妆品,而且,这股阴柔之风已吹向世界。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同性恋以及各种不同性向、虚拟性爱等性方式,也在社会上占了越来越显著的位置。原来,这些现象不仅从社会学层面,还能从动物行为学层面得到解释。这些“美丽的人”,选择脱离扮演男性的社会角色,利用自己的名人身份,享受着年轻人的爱慕和追捧。在这个不需要英雄主义和重体力劳动的温情时代,身体强壮的男性已失去了他们在社会上该有的角色和地位。这种紊乱的现象被专家认为是一种社会功能的失调和衰退,也是造成人口萎缩的原因之一。
第四,就是母鼠的攻击性增强。由于雄鼠无法再保卫它们的领土和雌鼠,各个放弃社交,当缩头乌龟,此时雌鼠变得具有攻击性,开始时担当保家卫国的重任,她们不再建造巢穴,放弃喂奶的天职……这竟然与这一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国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风潮暗合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女性能顶半边天”,女性与男性同场竞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更多参与雄性竞争,而不是在家喂奶。但就世界范围而言,代价就是,孩子越生越少。
第五,最后,也是最可怕的,是失势雄鼠变得完全与世无争。鼠群种族在畸变期繁衍减少之后,对他们的行为习惯的改变是不可逆的。放在人类身上也一样,惧怕社交,失去与人互动的能力,他们可以整个星期甚至是整个月不出门,陪伴他们的只有电脑和手机。网上曾有一则新闻,说的是一名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硕士学位的青年,毕业回国后整整7年,除了玩游戏便是睡觉。而他的生活开支,全由患有尿*症的老母亲供给。一切似乎都和“乌托邦”环境中的老鼠一样,这些人对外面的世界漠视,对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