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皇帝相面
南京江边有座狮子山,古时叫卢龙,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历代兵家无论攻守都希望能最先抢在手里,再借此以扼对方咽喉。元末朱元璋大破陈友谅水*一役,朱元璋的指挥部就设在山顶,他居高临下以招展的旗帜指挥部卒往返冲杀,打得陈友谅元气大伤,以致再也无力同朱元璋抗衡。
稍后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称帝,仍常率皇后太子嫔妃太监以及文武百官到此山游玩,还命题作文,组织大臣写了《阅江楼记》。后人据此段公案,近年在狮子山上建了座“外九内五”仿明风格的阅江楼。有朋友来参观,我就常陪同前往。如此数次,就有点懒怠,客人爬楼我就在楼的底层闲逛。看得多了又对大厅仿制的龙椅等物件渐渐没了感觉,却对墙上挂的一排皇帝画像感起了兴趣。
要说这皇帝还真像人们印象中的皇帝,这也难怪,即便是一段木头*袍加身也会像那么一回事,何况经过历代画家艺术加工。可不知是先入为主,抑或是别的啥原因,我看皇帝的“命”似乎清楚地写在了画像的眉宇间。
开国皇帝朱元璋同子孙共十六个“皇帝”画像环绕挂满了大厅两面墙壁,好像在开办公会。朱元璋天生异相,像亦如是,驴头马脸,如果路上冷不丁走来这么个活人,一定吓得人们四散而逃,因为他几乎长了一张不是人的脸。但从他脸上多少能看出些坚忍、强悍之气。当然,一个乡下放牛娃竟然能断掉元朝龙脉,继而又在群雄纷争的乱世中一统江山,实在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当了皇帝的朱元璋除了破旧立新,还有个嗜好就是找漂亮女人当妃子,有几分姿色的,甭管出身如何,一律拿下,宿敌陈友谅的爱妾他照样弄进宫来生儿子。如此做法卓有成效,众姬妾为他一家伙生下二十多个皇子。歪打正着的显著功效是朱氏家族人种得到彻底改良。在惠帝朱允炆的脸上,草莽之气消退,倒有些雍容华贵的贵胄相。但朱允炆如坐在老虎笼里当皇帝,身旁有朱棣等二十多个亲王虎视眈眈。朱棣发一声喊,孱弱的惠帝跌下龙椅,不知所终。朱棣登皇位,是为明成祖。从此朱棣皇位一脉传承,传着传着却像极了近亲繁殖的濒危动物,一代不如一代了。相貌亦如此,有人竟显出几丝娇媚,几分扭捏,似太监。他们寿命也是不断脆弱,意外短命。
明朝国库即便没钱,供皇家锦衣玉食,吃香喝辣的钱不成问题,按理说皇帝们应该活得安逸无比,从而长命百岁。看画像的“人中”也较长,没有短命*迹象,然而,他们却多是中道夭折。朱元璋活了七十一岁,朱棣活了六十五岁,世宗朱厚璁活了六十岁,算是“高寿”,剩下的有十几个多死于三十至四十岁之间:光宗朱常洛在即位当晚,高兴得忘了形,蜻蜒点水般地游戏于后宫嫔妃之间,结果乐极生悲累得趴下,苟延一个月就翘了辫子,卒年三十九岁。喜宗朱由校二十三岁就死了,还是个毛也没长齐的雏儿。明朝短命皇帝的死基本上是病殁,并无人加害,属于自作孽。只是末代崇祯皇帝三十五岁时吊死在景山歪脖子树上,他还像个男人,因为死前在蓝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也算说了句人话。
朱元璋的后人,越来越不会当皇帝,除了“好逸乐,贪女色”之外几乎毫无建树,反复落得“奸欺国*”,阉*专权。偶有“仁宣之治”那也只是灵光一闪,成不了气候。尤其是朱棣之后,有十三个皇帝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他登场,“年轻化”倒不假,却基本上都像小丑。
太祖朱元璋辛辛苦苦得天下之初,整顿吏治,革故鼎新,期望自己长生不老,也希望朱家王朝永寿,但传给一群不肖子孙,依然难逃覆灭命运。正应了老百姓一句俗话:*鼠狼拖鸡,越拖越细。
封建王朝兴废规律历来是虎头蛇尾,由盛而衰。创业皇帝晓得,守业皇帝也心中有数,但一朝重复一朝的悲剧,无一幸免。明朝的皇帝老儿或小儿,尽管懂得却无法改变。声色犬马,骄奢淫逸实在太诱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