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城哪得绿如许
——看二师铁门关市如何打造生态美
天蓝云白的浩瀚长空、清澈如洗的河湖水域、绿意盎然的戈壁新城……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很难想象,多年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芜之地。
丝路雄关重镇,军垦生态新城。年挂牌成立以来,二师铁门关市通过挖掘城市文化、融入军垦元素、改善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一座优美的生态新城。
一湾清水润城来
有水,一座城就活了。
云垂平野阔,光逐碧水流。沿着铁门关市城市建设中心轴,一条清澈的河流——将军河穿城而过。
干旱地区,无水,则无绿洲,更无法建城。将军河的上游是十八团渠,正是这条渠,逼退沙漠数十公里,染绿戈壁。十八团渠由王震将军命名,便以“将军”命名。
城市滨水地域的规划关系着城市宜居环境的塑造。水,对这座城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针对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铁门关市重点突出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和城市特色营建两个方面,充分利用将军河水系“灌溉、防洪、景观、蓄水”四大功能,坚持绿洲生态节水理念,打造高品质的绿洲水系。
在规划时,将军河水系建设就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军垦文化、地域文化、江南园林造景艺术为辅助手法,将水系和景观整体串联起来,共同形成彰显铁门关市文化特色的三大景观轴线。
将军河水系规划以北将军河、将军内河、南将军河为依托,结合市民公园景观轴,全面升级“两横一纵一内河”的水系景观。北将军河沿河景观,集生态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于一体,自东向西9个地块建设主题景观。将军内河作为铁门关市景观水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采用江南园林风格,兼具了聚会、散步、休闲、娱乐多种功能。南将军河沿河景观带,以军垦文化为主题建设景观。
水园一体,水绿相映,水路相依,水筑相映,水生相吸。以水为媒,铁门关市将将军河水系打造成一个“园在水中、水在园中”的公园式休闲水系,“阳光绿谷、四季花街、林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生态城市日见其新。
瀚海回望千重绿
水来了,有绿了,一座城就灵了。
光阴荏苒。多年前,带着建功立业梦想的边塞诗人岑参从这里经过,在崖壁上,他留下了诗句《题铁关楼》:“铁关天西崖,极目少行客。关旁一小吏,整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从诗中对“天西崖”和“少行客”的描写,读者可以领略到当时铁关西崖的荒凉和穷僻。
而今,在铁关西崖,不仅没有了这份荒凉,还尽是绿意盎然。行走在铁门关市城区,一眼望去,满眼绿色。登高望远,楼宇之间是林木郁葱,绿色成为铁门关市这座城市名片的底色。
打造国家森林城市,是铁门关市建设的亮点。铁门关市邀请同济大学的专家为铁门关市的发展作规划,专家们给出了一套“绿色”方案。
铁门关市编制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绿地建设突出特色,对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等城市各类绿地范围实施绿线控制,以保障绿洲生态安全为前提、以提升绿洲城镇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新型城镇化为路径,构建新的绿洲经济循环和生态平衡系统。以小型公园、游园、水系、绿带和将军南、北路为骨架,以集中绿地为补充,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绿化体系。
在景观塑造方面,铁门关市突出具有特色的“林田路渠”景观风貌,严格限制水体景观的建设;在绿化种植方面,按照“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的总体要求,以地方树种为主,突出绿化特点。
广袤的森林、清澈的河流、清新的空气,这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生活环境。今年,铁门关市加大绿化力度,新增绿化面积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铁门关市城市绿化水平大幅提升,“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美好愿望成为了现实,“植绿、护绿、爱绿”成为了市民的自觉行为。
满城“锦绣”次第开
有人,一座城就成了。
盛夏,徜徉在铁门关市江南水乡般的迷人景致中,一处处色调清新明丽、特色鲜明的建筑展现在人们面前。城中林、林中城,山环水绕,河岸林木葱茏,花繁树茂,用林则徐的“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句诗来描绘最恰当不过了。
商宅鳞次栉比,柏油马路宽阔整洁,街心公园绿意盎然,生态环境的改善,让生活在铁门关市的居民更加舒心了。
铁门关市市民刘莉对记者说:“我赶上了好时候,现在的铁门关市有着宽敞的马路,楼房林立,有河有水,如同在画中一般。现在每天下午,我都和家人去河边散步、纳凉,看着各色的花朵,心里美滋滋的。”
人们发现,来铁门关市参观旅游的人增多了。铁门关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军垦文化,依托中心城区的城镇建设,与库尔勒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旅游城镇,实现城旅一体化发展。
城市基本建设是留人的基础、绿色产业发展是聚人的条件、都市魅力提升是悦人的关键。
铁门关市是按照“民生优先、群众第一”的总体原则,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社会民生事业,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铁门关市着力打造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镇聚集人口、聚集产业和带动就业的功能。
塞上江南城,魅力铁门关。如今,铁门关市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85%、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种植各种苗木余万株……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军垦生态城市正在悄然崛起。(兵团日报记者马钧禹丁梦飞常驻记者冯红阳)
为城市建设注入“绿动力”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履行职责使命,在环境恶劣的戈壁荒漠上建成了一座座军垦绿色新城,创造了一个个人进沙退的奇迹,为新疆各族人民建起了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在这些军垦绿色新城中,二师铁门关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大力推进生态型、节约型、功能完善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铁门关市市民茶余饭后可漫步城区,在林木葱郁的城市公园绿地休憩,这一幕幕与铁门关市“阳光绿谷、四季花街、林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保理念交相呼应。
当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引时,人们就会自觉地践行这种理念。近年来,铁门关市市民自觉植树种草、爱护环境、防沙治沙……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绿化建设,铁门关市城市绿化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植绿、护绿、爱绿”已经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市民“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美好愿望成为了现实。
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兵团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牢固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激发无穷的“绿动力”,积极引导职工群众,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描绘出一幅幅“青山绿水图”,为建设魅力兵团、大美新疆作出新的贡献。(丁梦飞马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