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改造再现运河记忆
TUhjnbcbe - 2024/7/3 20:57:00
北京看白癜风费用 https://m-mip.39.net/pf/mipso_4784103.html

9月29日,紫竹院街道“大运河文化传承与民生空间再造公众参与活动”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行。历经19次公众参与调研、跨界专家多次研讨,设计单位反复修改,“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方案亮相。根据改造方案,昔日古画上出现的花繁叶茂、曲径通幽、清风竹影、运河再现、汀步花径等美景,年9月底前还将出现在有京杭大运河首闸之称的广源闸及旁边的龙王庙周围。

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位于西三环内侧、广源闸路与万寿寺路交会处,是大运河文化带支线南长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广源闸明清时期是皇家前往颐和园和玉泉山游览时换乘龙舟之地。长河也是北京现存唯一的皇家水上御道。历史上,广源闸不仅有调节河水流量、控制水位高低的作用,还在闸上铺设了木板,具有桥的功能,所以也是一座桥闸。而广源闸旁的龙王庙,算得上北京城祭奠龙王爷最热闹的地方。”紫竹院街道责任规划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主任建筑师李西南向记者说道。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总面积约.4平方米。通过拆违整治,对该区域街边空地进行更新设计。经过前期数轮居民需求调研、专家讨论和专业规划人员的精心设计,确定了基本的改造设计方案。

“设计借鉴园林造景手法,提取运河文化、皇家文化、广源闸文化等历史元素,依托场地地形、地貌等建设条件,对场地进行方案设计。以现代写意的手法,展示中式传统园林。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历史与现代的传承和发展。”中建设计集团城市规划与村镇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璐向记者介绍到。整体方案借鉴中式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恢复河、闸、庙、岸的历史元素整体秩序感;采用借景、框景、对景形成启、承、转、合的节奏变化,营造出闹市中的一隅幽静、赏梅闻香寻古的意境。

方案采用以龙王庙为轴线设计。庙前对杂乱的绿化进行整理,将空间打开,种下松、竹、梅等。而庙后的小广场,则在地面上提炼运河、长河河道蜿蜒的形态和丰富的水岸做出“曲水流觞”景观,局部采用玻璃地砖铺装材料,并结合运河文化进行雕刻展示。区域中的景观墙将展示龙王庙的历史文化,同时适当留白,为未来科技文化展示提供载体。场地还将增加地雾,夜晚增加踩踏互动灯,增强空间的文化性和趣味性。

“广源闸遗址有‘运河第一闸’的美誉,与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都是紫竹院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该地区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广源闸运河文化、龙王庙民俗文化、长河市井文化的变迁。近年来,紫竹院街道完成了公众参与海淀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门前城市更新、西三环北外地下通道改造、魏公村建设等项目。同时完成了海淀区首个大规模棚改征收项目——魏公村小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开创旧城征收改建‘魏北模式’。这次活动我们希望继续延续公众参与的传统,该项目将融入百姓中心诉求,集‘书香·乐舞·科创·紫竹’资源特色于一体,努力实现‘让城市在文化中呼吸,让文化在长河中延续’,使街道公共空间真正成为承载居民生活的舞台。”紫竹院街道党工委书记常增玉介绍说。

据了解,该项目自年4月启动以来,紫竹院街道广泛邀请地区单位、专家学者、责任规划师、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预计将于年9月竣工。后续,紫竹院街道将以文化挖掘和价值共造为主题举办系列公众参与活动。(记者吴玥萱)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改造再现运河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