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
医院心脏中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乘着*的十九大的春风,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医院在总院长胡盛寿院士的带领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抓改革、谋发展、补短板,精准对接新时代中原地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以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落地为突破口,相继开展多项国际、国内标志性技术,推动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河南,让“健康中原”的发展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结出累累硕果。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总院长、中医院院长胡盛寿教授主刀,医院首席顾问专家、医院成人外科中心刘盛教授,医院副院长、医院心脏中心知名专家程兆云教授等专家担任助手,成功实施河南首例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实施的心脏移植手术、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这两台世界技术水平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河南心血管诊疗水平迈上历史新高度。
胡盛寿院士主刀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人工心脏植入术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医院在一个月内两次登顶心脏外科技术珠峰,成功的背后:
是总院长胡盛寿院士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
是省部共建项目的科学规划;
是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的制度设计;
是医院“国家队”的责任担当;
是阜外专家团队如家人般无私的鼎力支持;
是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理念在中原地区结出的一大硕果……
作为省部合作共建单位,从北京到河南,医院和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华中分中心都是一家人。医院新技术的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都离不开总院长胡盛寿院士的悉心关怀,离不开医院专家团队的倾心帮扶。
为保证河南患者足不出省可享国家级专家诊治,在总院长胡盛寿院士带领下,杨跃进教授、蒋立新教授、荆志成教授、潘湘斌教授、李立环教授、唐熠达教授、方丕华教授、张健教授、李守*教授、张浩教授、杨艳敏教授、宋云虎教授、闫*教授、钱向阳教授、张海涛教授、纪宏文教授、黑飞龙教授、张戈*教授、*爱民教授、*洁教授、刘盛教授、吕滨教授、陈珏教授、姚焰教授、王利教授、逄坤静教授、陈敬洲教授、丁立刚教授、石丽副主任等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先后来到河南,定时、长期在医院工作,实现了阜外专家坐诊、查房、手术、会诊和讲课的常态化。
这次更不例外,为确保这两台世界先进水平手术的顺利进行,总院长胡盛寿院士带领首席顾问专家*洁教授、刘盛教授,以及李立环教授、石丽副主任、王现强副教授、廖中凯副教授等专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参与,京豫两地一家人通力合作,为手术成功奠定了坚实保障。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三位专家、三个工作片段,来了解一下医院专家团队的敬业态度和传帮带的奉献精神。
*洁教授:精确判断彰显功力
4月27日,在医院CCU(冠心病监护病房),26岁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小申突然出现病情恶化,需要尽快进行心脏移植才能救命。幸运的是,几乎同时,北京传来消息,某医院恰好出现和小申配型成功的“供体”!
医院首席顾问专家、医院心力衰竭中心副主任*洁教授长期在华中阜外工作,得知消息时已是中午的12点半了。她正在坐诊,刚刚为最后一位患者诊察结束。顾不上吃午饭,*洁教授第一时间赶到CCU,会同葛振伟主任医师、张静主任、林洪启主任等,对患者病情进行会诊讨论、综合评估,同时将病情分析情况向总院长胡盛寿院士做了汇报。
在胡盛寿院士指导下,专家团队立即就患者病情、供体心脏情况等进行分析,并着手准备手术方案。经过对各项指标的严格评估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小申才有可能转危为安,重获新生。
*洁教授为小申进行术前评估
下午2点半,正当专家们为手术紧张准备时,小申的病情突然出现进一步恶化:心脏跳动能力快速减退,血压一度降到81/50mmHg,心率达到次/分钟,循环随时有可能“崩溃”,情况变得十分危急!
*洁教授当机立断:马上置入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减轻患者心脏负荷,为心脏移植手术争取时间!
心外科主任医师葛振伟等专家立即手术,精准到位的为患者植入IABP。监测数据显示,小申的循环指标渐渐稳定,但是仍不能达到正常,病情危重,小申生命仍危在旦夕。
葛振伟主任医师紧急为患者置入IABP
刘盛教授:精准操作行云流水
4月28日上午,在多参数生命监护仪严密监护下,小申被推进A3手术室。这一天,对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医院A3手术室里的所有点滴都值得去铭记。
本例心脏移植手术由总院长胡盛寿院士担任主刀,首席顾问专家刘盛教授、心外科葛振伟主任医师等担任助手。在总院长胡盛寿院士带领下,医院成人体外循环科主任吉冰洋教授、麻醉中心石佳副教授、手术室护士白雪燕、恢复室护士李佳佳等专家也从北京赶到,为手术提供全方位配合和支持。他们与麻醉科主任林洪启、体外循环科副主任杨雷一等专家精准对接,全力保障手术顺利开展。
无影灯下静悄悄。室温降至22摄氏度,手术开始:胸骨正中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切除左、右心房前壁,切断主动脉及肺动脉……在胡盛寿院士的娴熟操作下,一个个步骤娴熟流畅、精准无误。
凡事预则立。作为助手,刘盛教授术前已仔细研究了患者病情,对相关解剖、手术方式等细节作了多方案准备。胡盛寿院士的每一步操作,刘盛教授都能为胡盛寿院士完美显露、密切配合。
刘盛教授(中间)担任手术第一助手
随着手术刀的准确游走,几乎处于“罢工”状态的心脏被游离出来。紧接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供体心脏被小心翼翼地放入患者胸腔:在胡盛寿院士的精准操作下,缝针和缝线仿佛有了“灵性”,闪电一般来回穿梭,很快移植吻合操作就做好了。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低温下处于“休眠”状态的供体心脏缓慢复温,血流开始灌注,胡盛寿院士用手有节奏地轻轻触碰心表。渐渐地,心脏犹如一只睡醒的雄狮,迸发出越来越强劲的动力,心脏自动复跳,移植手术成功了!
作为胡盛寿院士的助手,刘盛教授动作如行云流水,葛振伟主任医师毫无延误,两人分工合作,心有灵犀,配合得天衣无缝,为手术顺畅打下了坚实的保障。
心脏移植手术现场
石丽副主任:精心呵护关爱无限
对心脏移植患者来说,手术成功只是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小申患病多年,身体各相关脏器功能极差。摆在面前的,还有感染关、排异关和心律失常关等几个重要关口要闯,高水平的精细化护理至关重要。
因为是紧急手术,小申的病情远比常规手术复杂和艰难,这对术后管理的专家来说,无疑是很严峻的挑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