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尿毒症患者搭建新的ldquo生命线
TUhjnbcbe - 2021/2/24 15:39:00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又称为患者的“生命通道”,国内共识指出,血管通路优选自体动静脉内瘘,其次人造血管内瘘,最后选择中心静脉导管透析。因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技术难度大、日后血管维护技术要求高,目前仅在少数省级、医院开展。

为进一步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医院专家的指导与科室团队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开展了第一例人造血管内瘘术。

事情是这样的

家住尚田的王阿姨,今年68岁,身患尿*症的她,于医院进行了右颈内临时插管,开始血液透析治疗。

王阿姨患糖尿病时间长,自身血管条件差,期间建立自体内瘘失败,只能更换右颈内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但留置右颈内透析导管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不能洗澡、又容易感染等。因王阿姨是奉化人,所以在年年初转到我院血透中心长期透析治疗。期间多次出现透析过程中导管吸出不畅,在长达4小时的透析中,王阿姨只能保持一个体位,甚至不能咳嗽,否则就会引起导管扭转,造成流量不足无法透析,这使得王阿姨苦不堪言。

“王阿姨自身血管条件差,右颈内留置长期管位置不好,无法正常完成血透,考虑到王阿姨情况稳定,血糖及血压控制情况可,前臂血管细小,无手术禁忌症,符合人造血管内瘘手术征。”刚从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进修回来的琚宏波医生查看了王阿姨的情况后,给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提出了建议。

为维持王阿姨的长期血液透析,并提高她的生活质量,肾内科团队与王阿姨及家属详细交流病情,告知手术的必要性、相关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得到他们的认可。在医生的陪同下,王阿姨顺利完成了左前臂静脉CTA、左上臂静脉彩超等术前检查,完善术前准备。

5月4日,医院专家的帮助下,肾内科团队为王阿姨于臂丛麻醉下行左前臂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历经2个半小时,过程顺利。术后,王阿姨恢复良好,现已出院。

这是我院肾内科首次开展人造血管内瘘术,标志着我院血透通路技术迈上新台阶,为自身血管条件差及血管资源耗竭的尿*症患者搭建了新的生命线。

我院肾内科、血透中心

肾内科病房位于住院部17楼,现病房有床位24张,血透中心位于门诊6楼,拥有先进的血液透析机近30台,CRRT机1台。医生7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护士2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2人,护师8人。常规开展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活检、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RRT等项目,并开展中心静脉置管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人造血管内瘘成形术、血管搭桥术、自体及人造血管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等先进手术。

琚宏波

主治医师.10.1-.9.30在医院肾脏病中心进修,浙江大学硕士在读。专业特长:各类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病诊治、尿*症治疗、腹膜透析及血液净化方案制定、复杂尿路感染治疗等。操作方面:擅长腹膜透析置管、深静脉置管、各种复杂血管通路建立、人造血管建立及维护、内瘘狭窄腔内介入治疗等。

(通讯员:肾内科琚宏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尿毒症患者搭建新的ldquo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