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肾衰竭尿毒症多从慢性肾病发展而来,管控
TUhjnbcbe - 2021/3/15 12:36:00

肌酐高必然会导致尿*症发生,肌酐超过时说明肾功能受损加重,这时应及早积极治疗的。

肾病治疗中有这样两种常用药,集降压、降蛋白、护肾及一身,但却会升肌酐:沙坦类和普利类药物。

高血压治疗药物---RAS阻滞剂

普利类药物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来发挥作用;

沙坦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主要是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1,收缩血管达到降压目的。

这两类药物也是肾病高血压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在临床实践表明来看:这两类药物不仅能降血压,同时也可以降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从而降低尿*症风险。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并不是这两类药所有的肾病患者都适合,都需因人而异。

普利和沙坦类药物对肾小球出球动脉的扩张比入球动脉更强,降低肾脏高灌注状态,肾脏滤过率降低从而会导致血肌酐轻微上升。

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确实有升高肌酐的作用,但满足这些情况就不用担心肾衰竭:

1、血肌酐升高幅度不超过原有的30%;

2、服用后检查肾功能没有恶化,反而出现好转的情况。

并不是所以肾友都适合用此类药物,为避免真的造成肾功能损害,加速肾衰竭,这些患者最好不用:

1、肌酐在以上及处于肾功能不全期及以上时期;

2、服用肌酐升高超过30%,马上停药;

3、出现低血压;

4、严重高钾血症;

5、孕妇。

果你有降蛋白、降肌酐等肾病方面的问题,可以扫码,帮助您解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5 12:36:00

现在很多人受到尿*症的影响导致肾脏健康受损,在尿*症发展过程中许多不良症状会比较明显,例如身体水肿、血尿这些情况都可能是尿*症引起。

而肾脏疾病之所以会恶化成尿*症和多方面因素有关,需要提前掌握。那么,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肾脏疾病恶化成为尿*症呢?

1、没有及时治疗

一般出现肾脏疾病之后没有及时治疗,有可能就会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这样发展成尿*症的概率比较高。很多人发生肾脏病变之后,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采取治疗措施,有可能在疾病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导致身体各项代谢紊乱,这样发生尿*症的可能性会明显增高。

而在尿*症发展过程中,身体受到的影响明显。因此平时察觉到肾脏疾病信号应该马上治疗,防止病情严重。

2、用药不正确

尿*症的出现和肾脏疾病有关,很多人在肾脏病变发展过程中虽然有治疗,但是用药方法不正确,同样也会让肾脏受到伤害。人体重要的肝脏、肾脏都是排泄*素的器官。

如果本身肾脏疾病患者用药来治疗,但是药物的使用方法不正确,错在错误的用药行为,有可能增加身体负担,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肾脏功能可能会受损,这样发生肾脏病变的可能性会明显增高。

因此,在维持健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用药方面的问题,发生肾脏疾病之后不能够胡乱用药。

3、不注意饮食健康

对于肾脏病变的人来说,疾病恶化发展成了尿*症,有可能是发病过程中不注意个人饮食引起。一般在肾脏病变发展过程中,个人饮食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注意清淡饮食。

很多人依然进食辛辣食物、高盐食物,在这些错误时习惯的影响下,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进一步受损,这样肾脏发生病变之后病情得不到控制,加上饮食的损伤可能会引发尿*症,因此需要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

4、经常抽烟喝酒

出现肾脏疾病的人之所以会有尿*症形成,有可能是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引起,例如抽烟、喝酒、经常憋尿、久坐不动这些坏习惯无形中也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

这样肾脏疾病可能就会不受控制而导致尿*症形成,因此,发生肾脏疾病之后应该改掉一些坏习惯,保持身体健康状态。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3/15 12:36:00

慢性肾病发展是渐进性过程,治疗起来比较困难,短短几年内就会发展成肾衰竭或尿*症。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特效方法能彻底根治慢性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稳定病情,减缓尿*症的发展进程。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也要控制以下几个指标。

慢性肾病患者应控制哪些指标?

1、血钾

慢性肾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血钾水平,特别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脏病人易出现高钾血症,也有一小部分病人易出现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主要跟肾脏排钾功能障碍息息相关,还有大量用保钾利尿药和高钾饮食,同样也会引起高钾血症。过分忌口、服用排钾利尿剂和原发病易引起低钾血症。血钾水平异常可诱发一系列危害,轻者只是感觉四肢乏力,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因此应及时纠正血压异常问题。

2、血红蛋白

大部分慢性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性贫血,这跟慢性肾病进展息息相关,而且也会加重或诱发心脏病,降低生活质量,导致心悸、全身乏力和免疫力下降。应定期做血常规检查,主要看一看血红蛋白含量,评估贫血严重程度。之所以会出现肾性贫血,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和红细胞破坏增加以及体内缺乏铁和叶酸。应合理补充铁剂和叶酸,必要时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及时纠正贫血问题。

3、血压

几乎所有的慢性肾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又会促进慢性肾脏病发展,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心功能不全和冠心病以及脑供血不足或脑梗等。所以应定期监测血压,听从医生建议,调整降压药剂量。可优先选择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类药,能平稳降血压,保护肾功能。

4、心力衰竭指数

慢性肾脏病达到中后期易出现慢性肾衰症状,也容易诱发心功能不全,导致胸闷气短和不能平躺。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心脏彩超来判断,若EF值小于50%,提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

5、碳酸氢根

慢性肾脏病达到中期肾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不能及时清除酸性物质,使得太多酸性物质无法在肾脏中清除,继而引起酸中*。医院抽血检查看一看碳酸氢根浓度,能判断慢性肾病有没有出现代谢酸中*,而且也能评判其严重程度。这种情况下应合理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延缓病情发展速度,改善消化道症状。

温馨提示

除了控制好以上五大指标外,也要控制血尿酸值、血浆蛋白和甲旁素值等。慢性肾病患者易并发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又会加重慢性肾脏病,甚至诱发痛风和尿路结石。若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大于30毫升,就应该用能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来降低尿酸。积极控制体重,避免身体太肥胖,稳定好血压、血脂和尿蛋白,还有肌酐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肾衰竭尿毒症多从慢性肾病发展而来,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