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总觉着自己开的方子疗效不好,就给领导说,我不看病了,要给老大夫们抄方。所以那个时候,医院的老前辈,我都给他们抄过方。
在给宋耀志老师抄方的时候,有一天,来一个病人,患的是过敏性哮喘。每年五一节开始发作,国庆节之后停止。发作时就用一些西医西药来控制,但始终不能根除,这样反复发作大概已两、三年,找宋老看的时候,宋老问,你这个病怎么得的。他说,三年前五一劳动节游行的时候,他们凌晨开始出发,从通县步行到天安门广场,走得又热又累又渴,就从长安街两侧和天安门广场的自来水管子咕咚咕咚喝了很多凉水,又吃了好多自己揣着的油饼。结果,游行没有结束就开始喘了。此后,每年五一节就开始喘,喘到国庆节为止。
宋老问完病情,看了舌象与脉象,给他开了个方,两个药,栀子15克,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病人拿到这个方子之后,说,大夫,医院看了两、三年病了,从没有大夫给我开这么少的药,这行吗?宋老说,你去试试吧。开了7服。
一周后,病人来了,说大夫,吃了您这个药,喘呢还是喘,但我觉着心里痛快了。而且喘起来,不喷药,忍一会儿也就过去了。
好,第二周又吃,第三周又吃。后来这个病人不再来了。
大概隔了一年多,我在这个走廊里呢碰见了这个病人,就问:你是不是那年那个喘的那个病人。
他说是呀。我说,这次你来看什么。他说,我这次来看什么什么。我说,你的喘怎么样了。他说,我的喘好了。我说,谁给你治好的。他说,就那七包茶叶。我说,你吃了多长时间。他说,前前后后吃了两个半月,从此就不再喘了。
好,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就跟宋老说,你用的栀子豉汤怎么治疗哮喘呀?要让我绝对用许多宣肺平喘的药,你怎么就用一个栀子和豆豉?
宋老这个时候给我说了,确实是栀子豉汤没有治疗喘的记载,可是,栀子豉汤是治疗郁热留扰胸膈的,你记得那个病人是怎么造成的这个病吗?他走得又热又累又渴的时候喝了大量凉水,吃了大量冷的食物,就把热郁在胸膈了,不过对他说来,表现不是烦而是喘。那么,我们要想把胸膈中的郁热得到宣泄只能用栀子豉汤。你看,这就是抓病机用方。所以,使你起到一个什么呢?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感觉。我说,您的这个思路从哪来的呢?“从《伤寒论》啊!”宋老说。
N2故事二胃堵——五苓散我临床遇到一个病人,说,大夫,我这个地方堵,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胀。已经看了好几个月了。我打开他的病历一看,医院这方面的中医都给他看过了,都是和胃的,降逆的,那要我给他看也是这样。可是,为什么用上这些方子都没有效果,然后我就仔细又问他,我说,你喝水多吗?
他说,我嘴是老干的,我总是喝水。
我说,那尿多不多?他说,尿不多。
我一看他的腿,轻度水肿。
他说,我这堵呢,最先是由肚子堵下边逐渐逐渐胀满,逐渐逐渐硬,硬到这的时候就什么饭也吃不下了。
我说,好,我就给你用利尿的方法。先用三副五苓散原方试试吧。
吃了三副,他给我打来电话,说郝老师,你这个方子可真灵啊。吃完之后尿就增多了,口渴也逐渐的缓解,硬和堵的感觉也逐渐往下走。现在就肚脐以下还有点硬和堵。我说,再接着吃。又吃了三副,整个上下全通畅了,胃堵不再现。
N3故事三神经性呕吐——猪苓汤医院的西医大夫说,郝老师,我收了一个病人,实在没辙了,向您求援。她是神经性呕吐,喝水吐水,吃饭吐饭,喝药吐药。最奇怪的是,我们给她输液,超过两瓶她都要变成粘液给吐出来。输两瓶她不吐,输的液体多了非得吐出来,吐的都是粘液。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人。
我说,她吐了多长时间?他说,吐了三个月了。我说,你们做了什么检查?他说,考虑到能够造成呕吐的病证都排除了,现在可以诊断为神经性呕吐。那么这种病人我必须去看一看,医院。问这个病人怎么得的病。她说和丈夫吵架。我说,为什么和你丈夫吵架?她说丈夫在外面找小蜜。
我一看前面也有过中药方,也是和胃降逆止呕的。丁香、柿蒂、旋覆、黛赭兼与理中,寒的、热的,补的、攻的都用了。都是喝了药就吐药。舌光红无苔,脉细弦而数,一派阴虚的现象。
我说,你睡得着觉吗?她说,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我说,你是从呕吐以后才睡不着觉呢,还是以前就有啊?她说,以前就有神经衰弱,经常睡不着觉。那么这种阴伤是剧烈呕吐导致的呢还是原来就有呢?我就必须问她。我说,你在得这次神经性呕吐之前,有什么病啊?她说:“过去有慢性的泌尿性感染,经常反复发作,小便不利,尿道涩痛,这次又有犯。”
好,上面有口渴有心烦,有心烦不得眠,下面有小便不利,有尿少,这不是猪苓汤证吗?你看猪苓汤适应证,它的病机是阴虚水热互结。由于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有小便不利,小便少,甚至有尿道涩痛,小便短赤。那么水热互结又有阴伤,津液不能输布,所以有口渴有烦渴,有渴欲饮水。那么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肾不交,所以有心烦不得眠,这三组主证都有,当然对她说来这三组症状都不突出,而突出的是个呕吐。
我于是就开了猪苓汤。给她丈夫说:“你必须每天陪着她,我煮完这些药呢,你一个小时给她喝一勺,一次不能多喝。”
我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呢,因为她本身喝药吐药,喝水吐水,所以要每次少量,让她慢慢的适应。第二个,是她丈夫每天守在她的身边过了一个小时喂她一口药,就是以实际行动来赎罪,求得她的宽容。
两天以后,那个大夫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神了!”我说怎么了?他说,就是一勺一勺的喂,后来她嫌每次喝一勺少。我说,那既然对口的话,就再给她吃。他说,还是一勺一勺喂吗我说,她要喜欢她丈夫一勺一勺喂,你就让他一勺一勺喂,她要说嫌麻烦她丈夫,她自己端起碗来喝,那就随她的便啊。这样又一个礼拜之后,她可以进流食了。又一个礼拜,不用输液了。三个礼拜以后,这个人出院了。神经性呕吐这种证候是容易反复发作的,所以我就让那个大夫接着随访。随访了五六年,她也再没有复发。有一天呢,我在门诊,她去了。说:“郝大夫,你还认识我吗?”我怎么认都认不出来,一个大胖子在我面前。她说:“你现在能不能给我减肥呀?”
N4故事四产后身痛-新加汤有一家矿工的年青媳妇坐月子,生完小孩二十天,发烧十天,身上疼痛十天,我们就想到是气血两虚,肌肤失养,所以开始给她用八珍汤,吃了三付,没效果,还是疼,后来又用人参养荣汤,还是没效果。我就问刘渡舟老师。他听完我用的药方,说,你应当用《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这张方子是在桂枝汤里加重芍药的用量来养血柔筋止痛,加重生姜的用量来引药达表,另外加人参来益气。我在开这个方子的时候,心想产妇产后出汗很多,一动就冒汗,生姜不能多用,所以只用了三小片,吃了三付,仍没效果。又问刘老师。他说,你把方子拿来我看看,我就把方子给他看。他说,生姜三片,多大三片,我说,三小片。他说,为什么这么少。我说,她产后出汗这么多,我不敢给她用辛散的,更何况生姜太辣。他说,你知道新加汤中用生姜的意义吗?你用这么点药怎么能够引药达表?我说,她还出汗呢。他说,你现在不是在用补气养血的药吗?引药达表她就不会发汗,它是补益肌表的气血来营养肌肤,治疗身痛的。我说,那生姜用多少,他说,15克,你直接写清15克,称完了让她切片。我说,老师,会不会太辣?
老师说,你是给她做饭呢,还是给她配药?用完15克生姜以后,病人吃完了,汗并没有多,吃了二付身痛减轻,吃了三付身痛好了。我说,刘老,那个病人好了。他说,是啊,你看这个方子,你把生姜按原来的剂量比例用它就有疗效。我说,老师,我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并没有错啊。他说,你养内脏的气血是没有错的,她现在是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它不能引药达表,所以治不了身痛。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那之后我再用新加汤治疗,营血不足,肌肤失养的身疼痛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生姜的量是不能够少的。
N5故事五荨麻疹-麻*连翘赤小豆汤年,有一个同学得了荨麻疹,痒得整夜睡不着觉,开始找我看,我就用一般的凉血的、燥湿的、袪风的、止痒的,吃了三天药,这小伙子还是睡不着觉,到了晚上就痒。
我就让刘渡舟老师给他看看,刘老师摸完脉后问我,你说它是不是浮脉?我说老师,他没得感冒,能说他是浮脉吗?他说,没得感冒就没有浮脉了?这个小伙子什么地方痒呀?我说皮肤痒呀。他说皮肤是表还是里呀。我说皮肤当然是表啊,不是里啊。既然皮肤痒这是表,你承认,脉又轻取既得,当然是表证呀。我说,表证就该发汗啊。他说是啊。我说那用什么方子呀?用麻*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的方子,湿热在表。好,开了麻*连轺(yáo)赤小豆汤以后,我写方子问老师药量,他说你把药拿去后,白天不用吃,每晚临睡之前吃上,多喝一点热水,盖上被子,连发三天汗。连发了三天汗,荨麻疹不起了,后来我发现他身上脱了好多屑。还有一天,一个毕业生给我打电话说郝老师,我们儿科住着一个小儿肾炎的病人,化验的尿指标总是不能改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用西医手段似乎看不到很快见效的希望,能不能找中医来看看。我就陪着刘渡舟老师去了。孩子头面水肿,尿化验很糟糕。老师摸完脉,断为浮脉。我说老师,浮脉怎么办?浮脉发汗呀。他说你看他,头面肿,脉轻取既得,头面不是表吗,上半身肿者发其汗嘛。我说老师用什么方子?麻*连轺赤小豆汤啊。我说发几天汗?他说发七天汗。从发了七天汗以后,这个孩子头面水肿逐渐消了,化验也逐渐改善了。
N6故事六:呼吸道中*-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七十年代初,河北一个城市有个工厂发生了火灾,许多化学的有*的物质,弥漫在空气中。有60多个人出现了肺水肿、呼吸道粘膜水肿,发烧,昏迷,憋气等中*症状。附近很多西医大夫都到那儿去集中抢救。他们非常清楚是什么*物引起的中*,但这种*物没有特效解药,只好对证治疗,呼吸困难的就给氧,呕吐不能吃饭的那就输液。二三天后,所有病人发热不退,胸闷、胸痛、憋气不缓解。
后来他们听说北京中医学院有中医老师在这里讲课,就去找我们。路上就说,这次工厂失火是一种什么*物,很长的化学名,你们中医书上有没有记载,这种*用什么中药来解。刘渡舟老师坐在旁边一言不发。
到那里之后,我们看了三、四个病人,症状都是一样的。然后刘老师在我耳边说了两句话,“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小陷胸汤主之”。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师不就是提示用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合起来治疗吗?那么我马上就开方:柴胡克,*芩克,底下就是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的合方。拿什么来锅煮药?拿大铁锅,民工做饭的大铁锅。煮完之后,清醒的人都拿大碗灌;不清醒的人,就拿大的注射器往胃管里灌。
轻症病人,当天呕吐就停止,发烧退了;那个昏迷最重的病人,第四天早晨清醒了。这个事情过去好些年,那个中*最重的、昏迷时间最长的病人,几乎每年春节,都还来北京看刘老师,说刘老是他的再生父母。
N7故事七: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老师在世的时候,有时候半天能看六七十个病人,因为经验多了,实际上不怎么辨病与辨证,就对着症状来治疗。一个病人来了,说大夫我乙肝,大三阳。老师说,你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经常稀,吃得不合适就经常稀。肝区痛吗?有时痛,有时不痛。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所以他抓住口渴,便溏,这不是脾阳不足吗,然后再抓个肝胆有湿热未尽,好,柴胡桂枝干姜汤。你看,几句对话用得了一分钟吗?
第二个病人说了,大夫,我慢性结肠炎,大概20年了,伸出舌头来看看,舌上很干。你口干吗,口干;经常拉肚子吗?经常拉肚子;一摸脉,脉沉弦,那你心情好吗?不好,经常高兴不起来,这不有肝郁吗,好,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三个病人,大夫,我糖尿病,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稍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唉,陴阳虚。心情怎么样?不高兴,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我这一辈子就要陪着这个药进棺材了,怎能高兴起来。好,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三个主证全有了,口渴、便溏、肝气不舒,所以老师有时候就是这样对着症状,或者有时候就对着病机这么用方,疗效好,看病也快。
版权声明:本文为学习交流之用,版权所有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我们尽心为中医之发展尽绵薄之力,为中医之复兴而不懈奋斗。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追寻中医之真谛。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让我们携手共进!
中日韩名方快递∣一个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