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糖尿病人如何平安度过一辈子
TUhjnbcbe - 2021/3/21 21:24:00

人物简介向红丁,年生,土家族,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央文明办、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慢病防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糖尿病杂志》副总编辑。他师从中国糖尿病鼻祖池芝盛教授。三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糖尿病防治与普及工作。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我国糖尿病防治的普及工作卓有成效。如今,年逾古稀的他,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仍然以极大的热情继续奔走在糖尿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

让糖尿病人平安度过一辈子

向红丁的所有头街,都与他三十余年来倾注心血的糖尿病防治与普及工作密不可分。从上世纪80年代接触糖尿病临床诊治与科普工作开始至今,向红丁怕是也记不清自己究竟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场普及讲座。略为消廋的他,干练、直爽、思维清晰、见解独到,同时还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两个多小时,一杯柠檬水,他侃侃而谈糖尿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未来。采访结束后,医院继续工作。

弃文从医雪或高原受磨砺

向红丁出生在一个高级记者家庭,年开国大典时,向红丁5岁。母亲作为记者在天安门城楼亲眼目睹毛主席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红丁的父亲曾组织报道共和国审讯日本战犯的新闻采编。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文理科成绩俱佳。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8年制医学系。年,因国家要求“宝塔倒放”,向红丁和他的同学们没有上满8年就毕业分配工作了。“我被分到青海果洛藏族自州,那里是一匹马一杆枪,一名医生一药箱,基本是没有什么医疗条件。”向红丁在青海时,手写了一本当地中草药的小册子,因医院学中医。中医院毕业后,向红丁本想留院工作。但随着“文革”的结束,传来国家恢复研究生制度的消息。年,作为首批恢复的硕士研究生,向红丁重新回到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师从中国糖尿病鼻祖池芝盛教授。三年硕士毕业后,向红丁又继续读了四年博士,随后前往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如今,回首往事,他说:“在青海的十年,是命运。虽然它会耽误我们很多事情,但是也会带给我们一些东西。就拿身体来说,我现在七十岁,到藏区到高原服务,都没有高原反应”。

受导师影响走糖尿病预防普及之路

向红丁的导师,著名内分泌科专家池芝盛教授很早认识到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中国糖尿病的鼻祖,池芝盛教授有两件事让向红丁非常感动。其一是“文革”期间,池教授诊治一位*姓患者,效果一直很差,患者自述一直遵守医属,池教授大惑不解,先后四次步行到患者家探访,细致进行糖尿病教育。最后一次家访时,患者流着泪说:“对不起,池大夫。我并未按您所嘱做到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没好好吃药,烟也没戒,怕您不高兴,捡您爱听的说。以后再不这样了,”*某说做到,糖尿病很快得以良好控制。池教授感慨道:“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个医师’就是他自己,没有他们的理解与合作,单靠医师是无能为力的”。另外一件事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我国胰岛素供应不充分,糖尿病患者经常有胰岛素“断顿之忧”。池芝盛教授为了一名1型糖尿病的儿童的胰岛素供应不上急得直哭。“那么大年纪的人急哭了,如果不是真正关心病人是做不到的”。向红丁回忆,后来池芝盛教辗转为这名患儿解决了胰岛素的问题之后,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向红丁一直认为能够师从池芝盛教授,做一些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工作非常幸运。池教授预言:“我国以后糖尿病的发展会很严重。医生不但要看病治病,更要宣传防治”。年,北京开展“健康快车”活动时,向红丁是最早的几位“列车长”之一。他的讲座通俗易懂,很受欢迎。从事了多年的防治研究,向红丁把专业的知识与生动的讲解相结合,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总结出预防与治疗糖尿病的新理念—“三五”防糖法。

糖尿病防治普及需要做更多的事

年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成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颜纯教授任理事长,向红丁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回忆起当年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的成立,向红丁感慨万分:“当时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及卫生部副部长都给我们题词,对于北京这样一个防治协会来讲,是很支持的”。年,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正式成为5A级协会,如今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已由向红丁的学生陈伟接任理事长。“后来成立的中华糖尿病协会,和刚刚成立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我任会长或主任委员,主要任务就是做糖尿病的教育和糖尿病病人的管理”。后来成立的这两个协会与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不同,基本上没有太实质性的国家支持,所以工作开展起来相对更加困难。据向红丁介绍,20多年前,他的导师池芝盛教授就想要成立中华糖尿病协会,但是没能如愿。医院的钱荣立教授也有此想法,但也未能如愿。“如果我这辈子,还不能把中华糖尿病协会变成国家支持的,国家认可的协会,就非常遗憾了”。向红丁说,“连新加坡那么小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糖尿病协会,而我们这么大国家,没有专门的糖尿病协会,这么大的糖尿病人群,这么严峻的糖尿病管理形势,竟然没有人专心致志地来做”。向红丁表示,如果中华糖尿病协会能够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将会有更多的基层医生加入到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普及中来。“尤其是社区医生,由他们来做科普是最广泛、最直接的”,由于目前的情况所限,向基层医生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只能依靠零星的交流,并没有系统的组织以及大范围的推广。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14亿糖尿病病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在中国不但多,而且增长速度还很快,粗略估算,中国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人,每小时新增人,每分钟新增10人。现在全世界每年花在糖尿病上的直接花费高达四千亿美元,中国每年花在糖尿病上的直接花费至少是亿美元,相当于亿人民币,所以糖尿病的危害确实是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在采访过程中,向红丁教授多次提到,目前我国对糖尿病防治的普及工作仍存在很多误区:无论是糖尿病病人还是糖尿病医生,都存在着不同的误区。我国糖尿病防治普及工作,需要做更多的事情。“现在医生比较重视国外进行的一些研究,而忽略国内一些踏踏实实的工作,一些临床医生心态较为浮躁,不求甚解。总觉得糖尿病就那么几种药,不提高自己的水平。实际上医生这辈子都需要提高自己的水平,永远不够的,医学是学无止境的”。向红丁说,自己并不是反对科研,推进医学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科研,但科研与临床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不主张千*万马都去搞科研,我们应该把千*万马都放在糖尿病的预防以及糖尿病病人的教育和管理上,把现在的病人管理好,让他们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一辈子,这是最关键的。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例,老百姓经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机构国际糖尿病联盟曾经这样说,如果糖尿病没有并发症,糖尿病将不再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遗憾的是,糖尿病有并发症而且并发症还可能造成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并发症涵盖范围特别广,像足部坏疽、截肢、肾功能哀竭、尿*症、眼睛模糊不清、失明、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勃起功能障碍等,这些都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废或死亡的主要因素。”向红丁表示,中国糖尿病并发症发病形势相当严峻。根据调查,大多数中国糖尿病患者病程并不是很长,但是中国糖尿病并发症是跟西方不相上下的。这种状况是由低认知率,低正确治疗率和低治疗达标率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糖尿病教育!”向红丁斩钉截铁地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糖尿病人如何平安度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