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虽是衡量尿*症的指标之一。但判断肾功能的情况,还有更关键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以及尿蛋白、高血压等指标控制的情况,来评估肾病最终的预后情况。
临床上,血肌酐常作为肾病分期的一项重要指标,且肌酐值的变化也是评估病情的关键信息。肾病发展过程中不仅只看这项指标的变化,更应该搞清楚肌酐值变化反应的背后的事情。
往往当肌酐值刚刚升高时,肾功能损伤却可能达到一半甚至更严重。看似肌酐从升高到仅仅几十个单位问题不大,其实病情可能已经在向肾功能不全发展了。
在慢性肾病早期,患者如果能抓住治疗时机,完全有机会让血肌酐恢复。往往比较可惜的是,有些患者没有认识到这些情况的,单纯认为肌酐升高后就不能治疗了,反而一直拖着直接拖到了尿*症,或者错过了最佳时机。
因此与其说肌酐升高后会尿*症,不如说肾功能受损过半后尿*症风险更高。
血肌酐是肾病发展“分水岭”
血肌酐升高前与升高后,肾病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包括一些指标的变化,因此具体的用药方案、控制方向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肌酐升高前
肌酐升高前,重点是抑制炎症、降低尿蛋白。
多数肾炎、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早期发生时并没有肌酐升高。而是存在潜血、尿蛋白、水肿等症状,多表现为肾小球损伤后,引起的水钠代谢及血液红细胞、蛋白质代谢异常的情况。
此时治疗的重点则是放在控制肾脏内炎症反应上,及时修复受损较轻的肾小球基底膜,保护好剩余肾小球固有细胞。
其中影响肾功能进展比较突出的因素就是大量蛋白的丢失,以及引发的蛋白尿及水肿、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症状。
二、肌酐升高后
肌酐升高后,重点是保护剩余肾功能,预防并发症。
血肌酐升高后,表明肾功能已经发生实质性的损害且比较严重。早期的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肾小球存在不可逆转的损伤,仍然会存在尿蛋白的情况。
到这个阶段,最需要考虑的是保护好剩余肾细胞,延缓肾脏的寿命,持续发挥有效功能,同时预防随着肾脏损伤出现的其它严重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钾症、贫血、酸中*等,而并非是单纯的降低血肌酐值。
所以对于慢性肾友来说,不能是单纯的降尿蛋白、降肌酐,需要从根本上考虑改善肾功能,从病情轻的时候就系统治疗,阻止肾脏损伤的进展,保护好剩余肾功能才是目的。
三、慢性肾脏病急性发展
肾病平稳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急性进展,导致肌酐迅速升高。
这种情况大多数肌酐高都能降下来,肾功能实质性损伤较小,及时纠正相关诱因。但有些病友往往误以为是不可逆转的,肌酐升高后就慌了,也没有彻底查清楚原因,反而错过了治疗时机。
肾内科温馨提示:
一般短时间内如一周内肌酐升高二、三百肯定是有问题的,千万要及时查因治疗,逆转机会非常大。即使肌酐低幅度的升高,也是可以控制的,千万别只等着。
如果肾友还是不明白怎么办?
每天都有经验丰富的肾病专家出诊
同时提供免费预约平台
患者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