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
作为反应肾功能情况的指标之一
还是评估尿*症的一项重要指标
肌酐升高大于3个月的患者
基本处于慢性肾衰竭阶段
肌酐超过的患者
多数已发展到尿*症早期阶段
肌酐升高后再重视保护肾功能其实有点晚,延缓肾衰竭的进程,需要考虑的不单单是降低肌酐,恢复受损的肾功能,更要重视及时保护剩余的肾功能。
如何守住尚未受损的肾功能?
01
小心感染
肾病早期,尤其是伴有大量蛋白尿的患者,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期间,免疫力下降,极易造成感染,继而加重肾脏的炎症反应,增加肾衰竭风险。
感染作为影响肾功能稳定的重要因素,不只发生于早期,任何阶段的患者都可能发生,肌酐升高后,体内*素水平升高,感染风险也随之加大。预防感染,要注意以下2点。
1)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重视身体免疫力,肾友可适当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此外,对于一些常见感染类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等需要针对性做好防治。
2)降低体内*素水平。感染发生后,炎症因子反应活跃,血液*素蓄积越多炎症越难以控制。
3)疏通血液循环,促进*素代谢,也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
02
维持尿量
尿量多少也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尿量正常,说明剩余的肾功能仍可发挥较强的过滤作用。稳定尿量,需要预防一些急性因素的发生,如接触肾*性药物、突发血栓或严重栓塞、感染、严重腹泻导致脱水等。
急性因素往往会导致急性肾衰竭,致使尿量迅速减少甚至无尿,若不及时纠正,会加速肾功能的慢性发展。
03
纠正电解质紊乱
肾病早期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当肌酐升高、肾功能发生实质性损伤后,相关指标开始陆续升高,对应的一些症状也会相继威胁肾功能。典型的如高血钾症、钙磷代谢紊乱、酸中*等,不仅对肾功能造成影响,还会危及生命健康。
肌酐升高后,需要及时监测血钾、血磷、血钙、二氧化碳结率等各项指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通过饮食、药物控制引导,以免加重并发症。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