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四川的“尿*症患者”。
杨大哥43岁,在广东东莞打工。上个月因为双腿出现水肿,医院检查血肌酐μmol/L,被诊断为尿*症,建议透析治疗。
杨大哥觉得,自己除了轻微水肿外,没有其它不适症状,吃饭、睡觉、活动、小便都正常,身上也有力气,便和医生说先观察几天看看。
于是回到四川老家,医院就诊,同样被建议透析治疗。
杨大哥还是觉得不大对劲,尿*症不应该有症状吗?于是问了问打工时认识的一个病友。这位病友也是我们治疗过的一位患者,在病友的建议下来到我院,想要详细地诊断一下。
到来时已是晚上8点,测量血压发现,杨大哥的血压高达/mmHg!
人的血压一般在晚上是最低的,尽管如此,血压还是达到了这么高,于是临时医嘱给予硝苯地平及时控制血压。
这时杨大哥说,硝苯地平啊?我带着呢,接着从包里掏出了一盒硝苯地平缓释片。接诊大夫问今天吃药了吗?答曰:没吃,刚开始吃了两天感觉没用,就不吃了。
第二天检查血肌酐:μmol/L,B超:左肾8.6cm,右肾8.8cm。将降压药调整为氨氯地平+美托洛尔,血压降到/90左右;第三天以后血压保持在/80左右。
9天时间过去了,昨天复查肾功能,血肌酐降到了μmol/L,足足下降了多个单位。目前来看,杨大哥有远离透析的趋势。
杨大哥说,现在自己想想都非常后怕,假如上个月便开始透析,现在该有多么绝望?
回想整件事情,有几点反思与各位肾友分享:
1.医院为什么建议透析?
这个建议放到上个世纪,没有问题,老版本的教材上就写着肌酐超过μmol/L应诊断为尿*症,启动透析。
但现在已经是21世纪,近20年来,各个版本的新指南均摒弃了这一诊断标准。血肌酐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指标,不再是尿*症的诊断依据。如果不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很容易诊断失误。
2.该患者究竟是不是尿*症?
什么是尿*症?尿*症是一组症候群,需要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且有相关并发症才能诊断,杨大哥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并不满足尿*症诊断标准。实际上,他真实的病情不是5期尿*症,而是3-4期,经治疗后有望稳定在3期。
3.肌酐为什么可以下降?
我前天讲过,不能刻意地用一些“降肌酐药”去降肌酐,对肾脏没有帮助。应该将导致肾功能下降的因素解除,使肾功能得到改善,肌酐自然会下降。
杨大哥的血压非常高,他的高血压是导致肾功能下降、肌酐升高最主要的因素。解除了这个因素,肾功能就会得到改善。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其它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也为肾脏带来了获益。
4.该患者最终会不会透析?
理论上讲,人到中年之后,肾功能会随着年龄每年下降1%,健康人到老年后也会肾衰。肾病患者的治疗目标,就是将肾功能下降控制到健康人的下降速度。
杨大哥的肾功能已经中度受损,而他才40多岁,未来的生命还很长。如果以肾功能每年下降1%的理想速度计算,可能在10-20年后进入尿*症透析阶段,而最终寿命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但如果现在就进入终生透析,一方面是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另一方面损失了10-20年的寿命。
5.我们从反思中能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慢性肾脏病,尤其是肾功能衰竭,应以大病对待,到医院就诊。
看病要选一个负责任的主管大夫,最好能紧跟医学前沿。看一眼肾功能化验单就让透析的大夫,是在开历史倒车。
杨大哥本身也犯了擅自停药的错误。肾病朋友们要注意,应长期使用的药物不要私自停用。
肾友们若还有其他饮食、用药等问题,可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