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颜景仰善于研究古方、经方、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奉若神明,自称仲景先师直系传人。将厥阴病所载麻*升麻汤加以化裁,组成不二汤,专医虚火上炎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口腔溃疡、吐出脓血。养阴为主,配合清热解*,颇有疗效。计升麻15g、知母15g、*芩15g、玉竹15g、白芍15g、天冬15g、石膏15g、甘草6g、蒲公英30g、败酱草20g、大*2g,每日1剂,水煎分3次含化服,连用7-15天。老朽投与时,常加入金荞麦30g、金莲花10g,能提高药力,缩短施治过程,比按免疫低下吃*芪、红景天、六味地*丸或仙方活命饮(炮山甲、天花粉、乳香、甘草、白芷、赤芍、贝母、防风、没药、皂角刺、当归、陈皮、银花)照外科痈疽处理,获益良多。
小郎中按:麻*升麻汤的经典方证原文是:“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升麻汤主之”。
麻*(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煎服法: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两半麻升一两归,六铢苓术芍冬依,膏姜桂草同分两,十八铢兮芩母萎。(方歌《长沙方歌括》陈修园)
麻*升麻汤的辨证要点是:伤寒表里不解,上热下寒(上有肺实热兼阴血虚,下有脾虚寒兼水饮盛),症见咽喉不利、腹泄、手足逆冷、脉沉迟者。其病机是:阳气内郁,肺热脾寒的上热下寒、正虚阳郁之证。方中重用麻*以宣内郁之邪,配升麻则宣透之功更著,且升麻又能升举下陷之阳气;知母、石膏、*芩,苦寒以清在上肺胃之热;天冬、萎蕤、养阴生津;当归、芍药养血和阴;桂枝、干姜温中通阳;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中,交通上下之阴阳。诸药合补、泻、寒、温、宣、散于一体,补而不敛邪,散而不伤阴,药效互补,充分发挥清上温下、滋阴和阳,发越郁阳之功。
本文中颜景仰先生化裁麻*升麻汤,把原方中的麻*、当归、桂枝、茯苓、白术、干姜这一类温热之性的药物去掉,仅保留了清肺胃之热的药物,并加入蒲公英、败酱草、大*后,组成不二汤,此方就成为一个纯清热解*养阴之剂,因此小郎中认为,此方已经不能算是麻*升麻汤的演变方了,而成为一个清肺胃热*,滋阴清热之剂。张老在使用不二汤时又加入金荞麦和金莲花增强药力,提高疗效。
1.金荞麦具有清热解*。清肺排痰,排脓消肿,祛风化湿。用于肺脓疡、咽喉肿痛、痢疾、无名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2.金莲花,味苦,性寒,无*,具有清热解*的功效。可以治上感,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口疮,疔疮。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医林小郎中